轉載:無錫發改 微信公眾號
近日,國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間信息中心發布了《城市信用監測月報(2024年第6期)》,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再傳喜報。報告顯示,無錫市近12個月地級城市平均綜合信用指數89.11,已連續三個月位列全省第一。成績的背后,是多年來我市堅定不移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出的努力。
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城市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無錫市發展改革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高位推動,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穩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城市信用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20年起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連續三年致函江蘇省政府充分肯定無錫信用建設工作;在2023年全國信用建設成果觀摩會上獲得城市組第一名,被授予“示范單位”稱號;獲批國家文旅部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5個案例入圍2023年中國博鰲論壇“品牌信用建設典型案例”、入選數量在地級市中位居第一。
一是強化統籌協調,信用基礎建設不斷夯實。制定我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量化79家成員單位信用監測指標,推動各成員單位壓實工作責任。依托無錫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歸集信用數據總量近8000萬條,“雙公示”信息超17萬條,五類行政管理信息近7萬條。同時,加強信息共享應用力度,信用數據與工業大數據服務平臺、跨境電商平臺等多個平臺共享共用,“雙公示”信息與市場監管平臺實現跨平臺全量實時共享。
二是聚焦重點工作,信用監管水平不斷提升。府院聯動,多措并舉,率先完成“雙屢”專項治理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提前實現“清零”目標,退出企業家數、退出失信記錄數均列全省第一;“四分臺賬”、“三書同達”、“信用修復輔導工作站”、“稅直達”等治理措施在全省推廣。研究制訂信用承諾報送目錄清單,完成第一批16個市級部門,98個區縣部門共計426項信用承諾事項清單,向省中心推送信用承諾信息總量近3000萬條。穩步推進分級分類監管機制,在交通運輸、市場監管、醫療衛生、住建、教育等多領域開展分級分類監管,形成多個信用監管示范案例,有效提升了行業信用監管水平。
三是服務實體經濟,惠民便企成效不斷顯現。自然人領域,優化個人信用積分管理平臺,“阿福分”累計開通人數近32萬人,信用分應用累計達112萬人次;開發“阿福分”信用賦能工具“幸福豆”,征集首批激勵對象10099人。市場主體方面,今年上半年,自助式提供社會法人公共信用評價報告超6000份,實現各類法人信用核查超3000家(次);“銀稅互動”工作擴面增效,引導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助力企業借“信”增“資”,今年上半年,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9.3萬筆、361.68億元,惠及企業6.1萬戶;首創“市場+征信+銀行”信用建設新路徑,推出“市場碼”助力解決個體工商戶融資難題,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12034.09萬,戶均56.5萬。
四是優化信用環境,社會誠信氛圍愈發濃厚。加強信用園區建設,出臺《無錫市“園區+信用+N”監管服務創新試點工作方案》,推動信用體系建設與園區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持續開展誠信宣傳活動,舉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題培訓、“誠信建設萬里行”、“信用宣傳月”等主題活動,營造誠實守信社會氛圍。組織開展信用應用“創新開放日”活動,評選出10個創新示范案例,14個創新優秀案例,并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各領域信用創新經驗做法。
下一步,無錫市將持續優化完善社會信用制度體系,聚焦重點領域,在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深化惠民便企場景應用、強化數據要素賦能普惠金融、加強區域信用合作聯動等方面繼續發力,全力打造與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無錫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