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信用委 微信公眾號
10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負責人介紹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宏網記者: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請問在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方面,市場監管總局近期將推出哪些政策措施來激發經營主體的活力?
市場監管總局局長 羅文:

一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服務經營主體工作。近期,我們按照中央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部署,總局將推出以下四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引導平臺企業用流量幫助平臺內商戶提升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交易量。我們將出臺《關于引導網絡交易平臺發揮流量積極作用、扶持中小微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鼓勵網絡交易平臺企業合理配置流量資源,重點向三類經營主體傾斜,就是農產品經營主體、特色經營主體和新入駐經營主體傾斜,同時結合大型促銷等活動加大對平臺內企業商戶的流量支持,幫助企業商戶提高流量利用效率,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充分激發平臺內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
二是推動將質量信譽作為企業的融資依據。著力推動金融機構將企業的質量能力、質量管理、質量品牌等質量信譽要素,納入對企業的信貸審批和風險管理模型,尤其要為中小微企業量身定制金融產品和服務,在授信額度、利率、融資期限、還款方式方面實施差異化安排,提高企業的融資可得性和便利度。同時推動股權、基金、債券等融資工具組合發力,每年可以實現質量融資增信授信額度3000億元,這將全面惠及各類企業。
三是對個體工商戶實施分型分類、精準幫扶。大家知道,個體工商戶是我國數量最多的經營主體,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實有個體工商戶1.25億戶,占我國經營主體總數的三分之二。個體工商戶在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市場監管總局將個體工商戶分為生存、成長、發展三個類型和名、特、優、新四個類別,將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全國統一的分型分類“個體工商戶名錄庫”。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在稅收、社保、就業、融資等領域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推動地方政府在場地、成本、培訓、招工等方面對個體工商戶實施精準幫扶。
四是加快制修訂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重點標準的進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能夠有效拉動投資、促進消費,為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今年以來,總局圍繞“兩新”行動,安排了130項標準制修訂任務,目前我們已經完成74項,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實施標準提升行動,加快推進標準的研制進程,重點升級能耗排放技術標準、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加大回收循環利用標準供給,切實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以上就是我們市場監管總局在增強經營主體活力方面,今年要推出的四項重點措施。
鳳凰衛視記者:
小微企業是穩定經濟、擴大就業以及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請問,金融監管總局在助企紓困以及緩解小微經營主體融資困難方面有哪些舉措?
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 叢林:

小微企業聯系著千家萬戶,金融監管總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特別是按照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不斷優化對各類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近期,我們特別圍繞助企幫扶,出臺了一系列的舉措。這些舉措的重點,就是要打通小微企業融資的堵點和卡點,優化營商環境,暢通融資渠道,力爭做到服務不減、價格更優。
我先給大家報告一組金融相關的數據。從總量上看,供給規模是穩步增長的。到今年8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在252.02萬億元,同比增長8.5%;保險公司通過債券、股票等方式,提供各類融資支持28.8萬億元。從結構上看,相關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6.1%,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9%。從價格上看,利率是穩中有降的。今年1—8月,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了0.4個百分點。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項具體的措施。
第一項措施,優化無還本續貸政策,幫助經營主體緩解資金周轉困難。這項政策適用范圍不僅包括小微企業,同時還階段性地擴大到中型企業。這里面還需要再強調一下,符合條件的續期貸款不能單獨因為辦理續貸這個因素下調貸款分類。銀行要加強風險管理,綜合考量借款人的履約能力、擔保等因素,合理確定續期貸款的風險分類。
第二項措施,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了支持小微企業的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這項機制的核心是在區縣層面建立工作專班,搭建起銀企精準對接的橋梁。在企業端,全面了解轄內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做到“心中有數”,精準幫扶,切實解決企業的融資困難。在銀行端,疏通信息傳遞和資金傳導的堵點和卡點。我們是希望,依法合規經營、有真實的融資需求、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都能通過這個機制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而且,這個資金是沒有中間環節的,是直達的,融資成本也是合適的。
第三項措施,進一步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在工程建設、外貿出口等相關領域,推動履約保證保險、關稅保證保險來替代保證金。這項措施上半年已經幫助了52萬家企業盤活存量資金,減少資金周轉壓力。同時,還推動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采用“信用保障+保單融資”這種綜合金融服務的方式,幫助眾多出口企業減少后顧之憂。
第四項措施,完善盡職免責制度。我們都知道,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關鍵,就是要給基層的信貸人員松綁減負,營造盡職免責、鼓勵擔當的積極氛圍。所以,近期我們對于原來的普惠信貸盡職免責通知作了進一步修訂,明確了各類免責的情形。對于基本履行了崗位職責,僅有輕微過失的人員,可以減責或者免責。我們了解到,很多銀行都已經按照監管要求,細化并且完善了內部規定,免責人數和比例都有上升。
此外,監管工作更加突出精準監管。我們在依法監管、全面監管的前提下,對于服務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一般性、操作性風險,會更多采取政策指導、風險提示、督促整改等柔性包容的監管措施,寓監管于服務,讓監管更有溫度,提高金融機構落實助企幫扶政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北京青年報記者:
對企業亂收費既會加重企業負擔,又會損害營商環境。請問下一步如何治理涉企違規收費問題,來減輕企業負擔,同時也是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市場監管總局局長 羅文: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將加大對涉企違規收費的監管執法力度,切實幫助企業減輕負擔。
一是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設立收費項目。我們將針對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行業協會收費,加強涉企收費政策文件的源頭把關,對檢查發現沒有法定依據的政策文件,及時推動修改、廢止。針對金融機構、水電氣暖等收費主體,加強檢查抽查,堅決治理重復收費、強制收費等問題。完善各類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全面公開收費項目、依據和標準,不在目錄內的一律不得收費。
二是加大對亂收費行為的懲戒力度。對行政機關、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在特定領域和環節具有優勢地位的收費主體,綜合運用市場監管、行業監管、信用監管等手段,加大對亂收費行為的懲戒力度,公開曝光社會反映強烈的重大案件。加強對典型案件的宣傳解讀,以案釋法、以案明規,讓繳費企業了解收費政策,讓收費單位嚴守政策邊界,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加強行紀銜接,及時按程序移交違紀行為問題線索。
三是加強涉企收費監管法治保障。以《價格法》修訂為契機,明確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收費管理的法定要求。推動出臺《涉企收費違法違規行為處理辦法》,細化涉企收費違法違規行為認定標準,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加快修訂完善各領域涉企收費執法指南、合規指南,夯實收費監管的法制基礎。強化《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合規指南》實施,進一步規范社會組織收費行為,優化營商環境。
四是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加強對亂收費問題的源頭治理,探索建立涉企收費政策文件合規審查制度,加強對政策文件的審核把關,有效解決政策文件增加企業付費義務、加重企業負擔等問題。完善常態化問題線索收集機制,建立涉企收費監測點,充分發揮亂收費治理“前哨站”的作用。同時,我們將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完善提醒敦促、責令整改、約談警示、掛牌督辦等手段,推動亂收費問題整改到位。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要進一步規范涉企的執法和監管行為。請問市場監管總局,在規范涉企執法監管方面還有哪些針對性措施?
市場監管總局局長 羅文: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即將出臺《關于牢固樹立監管為民理念、推行服務型執法的指導意見》和《市場監管執法行為規范》,具體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規范執法監管行為。
一是細化裁量基準,促進過罰相當。我們將完善市場監管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體系,推動行政執法標準跨區域銜接,實施指導性案例制度,促進執法尺度統一。對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免予處罰或者從輕、減輕處罰。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危害公共利益,挑戰道德底線,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要依法從嚴從重處罰。
二是優化執法方式,體現執法溫度。充分運用說理式執法文書和語言,對案件當事人講清楚違法事實、處罰依據、救濟渠道,努力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配合。完善懲戒和教育相結合的執法流程,堅持事前普法、事中說理、事后釋疑,建立健全案后督導服務、整改核查、困難幫扶等機制,引導當事人自覺履行處理決定、改正違法行為。
三是規范日常監管,做到無事不擾。深入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運用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堅決避免重復檢查、多頭檢查、過度檢查。加強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科學運用風險等級,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對持續保持良好信用的企業無事不擾。加快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和聯合抽查,推動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真正減輕企業負擔。
四是加強普法服務,推動企業自律。把做好普法工作作為監管執法的前提和基礎,把預防違法行為發生、服務經營主體健康發展作為法治監管的重要任務,更好運用普法教育、行政指導等方式,幫助企業糾偏扶正、防微杜漸。推動企業加強合規建設,提高企業的誠信守法意識,提升企業的合規經營能力。要在個案中深入研判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及時對同類企業進行提醒、預警、敦促,促進廣大企業自覺守法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