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嚴厲調控背景下的樓市,2015年的樓市運行可謂順風順水。年度收官之際,也幾乎沒有懸念地走高,再走高。業內人士稱,2015年的商品房全年供應量雖是近10年來的最低位,但成交量卻迎來了2009年之后的新高。不管是成交金額、成交面積,還是銷售套數均創新
降準、降息、公積金首付2成……在被稱為“政策年”的2015年,幾乎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政策驚喜,銀行商業貸款房貸利息更是跌至10年來最低。在利好刺激下,無錫樓市雖未出現戲劇性的起伏,但也算走勢平穩。日前,無錫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12月無錫市區商品房成交面積687.33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成交面積603.15萬平方米,創近5年新高;二手房成交面積324.25萬平方米,其中二手住宅成交面積287.25萬平方米,同樣位列歷史新高。來自上海世聯行的數據則顯示,2015年無錫累計有50217套商品住宅成交,銷量比2014年多出5000套。房地產數據研究機構克而瑞近日發布數據顯示,去年前十強品牌房企共攬金147億元,掘走了全市成交總金額的近三成。
從2015整年的成交走勢來看,除了在2月份受傳統淡季影響,銷量跌至全年最低谷的1790套外,3月份的銷量就再次回暖升至3611套,達到一季度的最高水平。全年其他各月的住宅成交均維持在三四千套,淡季與旺季也已經沒有太明顯的季節之分。比如傳統意義上的“金三銀四”、“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并未讓成交有突破性增長;反而是5月、6月分別有5458套、5229套的成交量,處于全年成交的高位。到了12月份,全市商品房成交6799套,成交面積81.31萬平方米。伴隨著12月的成交翹尾,去年商品房市場也圓滿收官。
根據無錫365地產家居網統計,從區域銷量來看,2015年無錫商品住宅區域銷量冠軍為濱湖區,以成交面積138.9萬平方米、成交量10545套遠超其他區域,總成交金額達140億。錫山區和新區則分別以98.5萬平方米、95萬平方米的成交量分列第二、第三名;三個區在總成交量中的占比分別為26.2%、18.5%和17.9%。從成交面積看,80-140㎡成為去年置業群體最多的面積段,占全市成交量的32%。其中,90-120㎡首改置業仍占據最高比例。隨著降準降息等一系列政策利好及二胎政策的放開,120-144㎡面積段逐漸成為去年無錫樓市的主流,其中120㎡以上的改善型購買增量更為顯著,共成交295.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
從成交數據看,每個區域均有主力銷售樓盤支撐。濱湖區內當之無愧的主力樓盤是無錫萬達文化旅游城和綠城玉蘭花園。去年1-11月,萬達城共成交993套、綠城玉蘭花園共成交883套。錫山區也成為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區域,主力樓盤有碧桂園、藍光、恒大等,其中恒大綠洲為該片區貢獻了999套住宅成交數據,位居該區域榜首;新區多次蟬聯區域銷冠的保利中央公園去年共成交700套,入榜成交面積TOP10。
去年全國一線城市房屋價格大漲,省內的南京、蘇州也是頻頻上漲。而無錫這兩年市區的住宅均價一直在8000元/平米上下徘徊。盡管去年一年樓市成交火熱了,也沒能催高無錫的房價。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的無錫商品住宅均價為7903元/平米。相比2014年的7848元/平米,房價基本是“穩”字當頭,并無波瀾。縱觀近幾年房價走勢,房價震蕩幅度最大的是2011年和2012年,全年有近千元的差距;其他年份的房價整體走勢表現還算平穩。就去年而言,商品住宅備案均價最低的一個月是3月份,為7590元/平米。均價最高的一個月是6月份,為8266元/平米。全年最大振幅676元/平米。而與此前單純的以價換量模式不同,12月并未出現集中的優惠潮,整體成交均價不降反漲,達8109元/平米,為去年年內第二高位,較之于最低谷時期,漲了近519元/平方米。
當前,無錫樓市好似進入休整期。但就是在這樣一片看似安靜的氛圍中,樓市里的“新人們”卻在去年年底就開始摩拳擦掌做足了首次亮相的準備。有購房打算的你,準備好了嗎?純新盤是樓市注入的新鮮血液,對于區域優勢來說,新盤的入市將帶動區域關注度的提升。據搜房網房天下數據監控中心不完全統計,2016年無錫將有12個純新樓盤入市,相比2015年19個純新盤入市要減少7個。其中商業項目7個,住宅項目5個。相比2015年的13個住宅項目,今年的純新住宅項目數量少了不是一點點。與2015年純新樓盤大舉入市的步伐相比,2016年的純新樓盤不僅在數量上面有所減少,在物業類型方面也更側重于商業的開發。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無錫整體商業發展困境依然存在,綜合體不景氣,人氣寥落的情景很多。但從片區發展角度看,部分區域的商業依舊有發展空間。這些項目的入市將會填補新興區域商業的盲區和空白。(信息來源:江南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