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片性生活_少妇高潮毛片_亚洲精品成a人_蜜桃视频www_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系列_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歡迎光臨無錫市場網網站!
  市場動態 >>更多
   擁抱AI,共探人才服務發展新… 
   全民參與防偽劣,安全防線共…
   無錫市山北農貿市場簡介
   無錫萬眾購農副產品批發市…
   南方電動車城介紹
   無錫五洲車城介紹
  閱讀專欄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行業研究
推進市場體系建設 促進經濟穩定持續健康發展

         浦文昌
     完善的市場體系是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必須通過市場體系運行。改革開放30年來,無錫的市場體系建設經歷了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回顧總結這一歷史過程對于更好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完善我市的市場體系,
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無錫市場體系建設的發展歷程
  我市的市場體系建設是隨著全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逐步推進的,它大體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孕育階段(1979—1983)

    我國目前各類批發、零售市場最早孕育于農村改革,及隨后而來的城鄉商業流通改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首先恢復了集市貿易。從1978年開始我國就開始允許城鄉設立集市貿易,到1979年初,全國農村集市貿易已經恢復到3萬多個(超過了1956年) 。在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 ,以及1979年10月17日國務院1979[244]號文件《國務院批轉商業部〈關于當前商業工作的幾點意見的報告〉》  中,都明確要放開城鄉集市貿易。1978年,經黨中央批準成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之后各地成立相應機構,統一名稱,由中央和地方雙重領導。當時明確工商局的5條工作任務之一,就是“管理集市貿易,保護正當交易,取締黑市活動”。這就為在全國城鄉發展集貿市場創造了政策環境和組織支撐。1978-1984年,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在全國全面實施,個體經濟發展加快,更為城鄉集貿市場奠定經濟基礎。在早期的城鄉集市貿易發展過程中,各級工商行政部門發揮了主要的組織推動作用。
 
    1878~1983年期間,在各級政府和工商部門的組織下,無錫市集貿市場得到較快發展,并出現早期的室內商品市場。如1981年初,市工商局在三里橋搭建34個亭棚,將1980年出現于吳橋東路蔬菜集貿市場的糧油攤位遷到這里,建成無錫市三里橋農副產品批量購銷市場(即三里橋糧油市場);1983年6月,市工商局又在勝利門外的背街小巷到南尖這段由環城河填起來的空地上,搭建70多個售貨亭,將原在露天設攤的個體戶吸引進來,建成“勝利門小商品市場”(原無錫招商城最早的前身 )。到1983年底,無錫全市城鄉的集貿市場已有227個,其中市區50個。在227個集貿市場中,農副產品市場212個(市區41個),日用工業品市場10個(市區8個),舊自行車市場1個(市區1個),花鳥市場1個(市區崇寧路),陶瓷市場1個(宜興),其他市場2個。1983年底無錫全市集貿市場交易總額達3548萬元,(當年全市社會零售總額18.88億元)。 

早期集貿市場和商品市場的特點是:
1) 交易商品以農副產品為主;
2) 市場硬件設施非常簡陋,大多為搭建的大棚,有的集貿市場露天設攤;
3) 早期參與市場經營的主要是農民和城鄉個體勞動者,同時也有少數國有、集體商業企業在中間設攤經營。

    正是這些簡易、粗放、不很規范、規模極小的城鄉集貿市場,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批發市場的先河,孕育了日后繁榮的商品市場體系。
   
2、起步階段(1984—1992)

    從1983年開始,根據國務院關于城鄉集貿市場管理辦法 ,特別是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經濟體制改革決定后,為城鄉集貿市場和各類商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寬松的政策環境和物質條件,城鄉市場建設明顯加快。

    1985—1992期間,我市的城鄉集貿市場蓬勃發展。1985年無錫城鄉(含江陰、宜興和無錫縣)集市貿易成交額為2.79億元,(當年社會零售總額30.8億元)。  其中:農村集貿市場總額達2.02億元,增長44.2%,城市集貿成交總額達0.77億元,增長57.6%。而到1992年底,全市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達62.3,億元(當年無錫社會零售總額116.5億元) ,其中:農村集市貿易成交額35.9億元,比上年增長1.6倍,城市集貿成交額達26.4.億元,比上年增長1.2倍。1992年底,無錫市有商品批發市場23個,年成交額14億元,生產資料市場22個,成交額17億元。  在這一階段,要素市場也有所起步,到1992年底,無錫市技術市場、勞務市場、房地產市場開始起步,金融市場方面有資金拆借市場4個、外匯調劑市場1個,年拆借資金150多億元,調劑外匯3.68億元,還有8個證券公司,發行證券5億元。

    在此期間,由于政策開放,城鄉國營、集體商業企業逐步參與到興辦市場的洪流中來。如無錫蔬菜公司在1984年將槐古路蔬菜收購站改為貿易貨棧,并于1987年正式成立朝陽副食品批發市場。中儲公司建立了金屬現貨市場(1988年),無錫生產資料公司在“茶會”的基礎上形成生產資料市場(1988年),市紡工局在人民路創建江蘇紡織市場(1988年),1991年,由市工商局和市財政投資建設原無錫招商城。廣益鄉于1992年創辦煙草市場(1995年改名為廣益商城)等。90年代初期,“大力發展三產,破墻開店”熱潮興起,在無錫一些馬路沿線,興辦了一批市場,如廣瑞路、錫滬路地段出現裝潢材料一條街,馬山區在此興辦起規模較大的錫佛家具市場。盡管在這一時期城鄉集貿市場發展速度異乎尋常,但真正成規模的商品批發市場尚少,市場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然而,這一期間所興辦的各種市場均受到群眾歡迎,并相當繁榮,效益良好。在此示范效應下,市場開始演變成能和百貨商場、各種商業網點相競爭的,吸引各種投資主體參與建設的獨特的商業流通業態,為以后的商品市場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2、市場體系全面推進階段(1993—1999年):

    1993年11月,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必須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當前要著重發展生產要素市場,規范市場行為,打破地區、部門的分割和封鎖,反對不正當競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以此為標志,無錫市進入全面推進市場體系建設階段。

1)商品市場快速發展。在市委、市政府推動下,無錫從1993到1999年底的7年中,通過全市各國有、集體企事業(單位)多元投資主體的共同參與,各類商品市場蓬勃發展。僅1995年一年就新增商品批發市場16個,投入資金1.6億元,新增市場面積20萬㎡,億元市場由1993年的23個增加到42個,10億元市場由3個增加到11個。1998年底,全市各類市場的總數達到447個,商品市場年成交總額達到408.5億元(1993年底為100多億元 )。商品市場中消費品市場355個,其中消費品綜合市場26個,農副產品市場237個,工業消費品市場83個,其他9個。生產資料市場92個。  經查現有449個市場的開辦年月,其中有157個市場(其中有億元市場40多個)都創建于這一時期,占現有市場總數的35%。

2)要素市場全面發展。從1993年起,無錫市政府開始重視推進生產要素市場的發展,在此后各年的市場建設工作會議上均重點關注要素市場的建設。
    無錫的生產要素市場最初起步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進入90年代,國家對生產要素逐步放開,加快了要素市場的發展。到1998年底,全市已有市級各類有形要素市場11個 。主要有無錫人才服務中心(成立于1988年)、無錫職業介紹中心(成立于1988年)、房地產市場(成立于1990年)、技術市場(成立于1994年)、無錫市華東產權交易中心(成立于1996年)、華東產權交易中心資產置換市場、無錫市建設工程交易管理中心(成立于1996年)、無錫市租賃中心市場(成立于1997年)。此外,在江陰市、無錫市的錫山區、惠山區均相繼建立房地產市場,無錫新區也建立起人才市場。在資本市場方面,90年代初主要有銀行系統的資金拆借市場,在93-95年,隨著證券市場的開放和國有集體企業產權改革,發展了一批證券公司,并隨著國內期貨交易發展,陸續興辦了一批期貨經紀機構(連同分支機構,最多時曾接近20家)。為了推進公有制企業的產權改革,由市財政局和國資部門成立了無錫華東產權交易中心,從而大體上建立了各主要的要素市場,但是規模均比較小,尚處于探索成長階段。

3)市場中介組織迅速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是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在這一階段我市的市場中介組織業迅速發展起來,發展了一批會計師、審計師和律師事務所,建立了公證和仲裁機構、計量和質量認證機構、信息咨詢機構、資產評估機構。為了適應市場行業的發展,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無錫與1993年7月成立了無錫市場協會。到1999年底,各類市場中介組織達4000多個,其中鑒證類事務所(會計、審計、公證、認證等)130多個。

4)建立市場監管體系。隨著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迅速發展,無錫市政府于1994年1月建立了統一協調全市市場建設的非常設機構“無錫市市場組織指導委員會”,它由當時的市體改委、計委、財辦、經委、建委、科委、工商、稅務、規劃、技監等十多個政府綜合或職能部門組成,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主任,辦公室設在市體改委 。該機構成立后統一協調全市市場設立前置審核、工商執法監管、市場布局調整、制定扶持政策、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等活動。

3、完善市場體系及升級轉型階段(2000年至今)

    邁進新世紀,無錫的市場體系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主要特征是:
1)各類商品市場總量繼續迅猛發展。從2000年到2007年底,全市(含江陰、宜興)新建市場290多個,各類市場總數達到452個,其中消費品市場345個,生產資料市場98個,生產要素市場9個,全年商品市場成交總額達2190億元。

2)各類商品市場的檔次、規模邁上新的臺階。新世紀的新一輪市場建設“熱”,伴隨著商品市場的結構調整,90年代興建的市場中有一批市場在競爭中被淘汰(如無錫中商家具中心市場、華東不銹鋼市場等先后倒閉),抑或被競爭對手所兼并(如無錫瓜果市場被朝陽錫澄蔬菜果品市場所吸納),而一批具有更大規模、軟硬件設施更加先進的大市場迅速崛起。2007年,億元以上市場達63家,年成交總額達1682.04億元,占整個成交總額的82.94%。其中成交總額超20億元市場18 個,超100億元以上的市場13個。有些大市場在全國已經起到中心市場的功能,比如無錫并不是不銹鋼生產基地,而無錫各不銹鋼市場的年成交額卻占全國首位。另外,為了提高市場的競爭力,規模較大的市場開始向商場化、大賣場化演變,即使是規模較小的農貿市場也普遍進行商場化改造,使無錫各類市場躍上新的臺階。

3)要素市場更完善并開始發揮重要功能。
在新世紀,我市的要素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一是其體系更為完整,2001年2月28日,我市首次實行經營用地招標拍賣成功,同年11月無錫土地儲備中心成立,形成了由政府創辦的土地使用權市場,填補了要素市場的空白。其他要素市場如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形成規模并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成為現代化的人力資源市場。作為市場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市場中介機構迅猛發展,到2007年底,全市各類中介機構總數達6000多個,其中各類鑒證事務所400多個,各類經紀、咨詢服務機構2000多個(主要是技術貿易機構)。

    二是隨著要素市場體系的完善、規模的擴大及其軟硬件設施的提升,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在促進無錫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愈來愈重大的作用。發揮功能最好、最充分的是人力資源市場,目前,除軍轉干部外所有人力資源已全部進入市場,由市場機制調節配置,在促進社會就業、高科技人才創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其職業介紹人數達32000人。同期,市人才市場職業介紹人數達15000人。在市人才市場和相關部門配套運作下,旨在引進高層次人才來錫創業的“530工程”  現已實現20個;在土地市場方面,全市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總成交近三年每年超100億元,為我市的經濟結構調整、城市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房地產市場于1990年正式掛牌成立,但當時的年交易量僅為幾十萬元,2007年其成交額為300多億元,市場對全市房地產開發、

    商品房銷售發揮了重要調控作用;同年,無錫技術市場的技術交易合同額達到90億元;在資本市場方面,無錫華東產權交易中心2007年成交額20億元。無錫市國聯證券公司已經成為擁有保薦資格的券商,全國各大證券公司中有20家在無錫開設30多個證券營業部,到2007年止,全市上市公司累計達45家,從國內外證券市場成功融資300億元,在全國各地市級城市中名列前茅。市風險投資基金已經建立起來,培育了尚德太陽能高科技企業在世界崛起。

二、促進市場體系建設的主要舉措

    無錫市場體系建設之所以得以迅速推進、發展和完善,除了中央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全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宏觀環境外,也得益于無錫市各級政府自身的各種改革和政策措施:

1、市場導向、規劃引導和實行多元投資

    市場導向。縱觀無錫市30年的市場體系建設,它基本上是由市場導向的。一種類型是先有場,后有市,因勢利導建市場。最典型的是原無錫招商城,它是在勝利門小商品集貿市場的基礎上,先由市工商局投入并初具規模,后由政府因勢利導,吸引多部門投入興辦各分市場并劃行歸市,最終形成從勝利門到永定橋的小商品市場群。第二種類型是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或私營經濟,找準市場發展趨勢,利用無錫現有產業結構和區位交通優勢,或根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籌建市場、招租經營(俗稱筑巢引鳥),建成大型批發市場。比較典型的是不銹鋼市場群,90年代初,位于錫滬路口的華東不銹鋼市場應運而生,其示范效應迅速帶動了周邊建材市場的興起,以及以后的無錫不銹鋼市場、南方不銹鋼市場等批發市場的發展。雖然華東不銹鋼市場因經營不善而被淘汰,但無錫大明不銹鋼以新的業態崛起,加上南方不銹鋼市場等組成的不銹鋼市場群仍然成為全國不銹鋼交易的中心。無錫朝陽蔬菜果品批發市場、食品商城則是由無錫蔬菜公司、食品公司認清企業改革和市場的發展趨勢,利用自身優勢辦成了在全省以至全國具有影響的大市場。

    規劃引導。指導無錫市場發展的規劃有一個發展演變過程。最早農村的集貿市場大都是鄉鎮政府規劃設點。進入90年代則由市政府的商業網點規劃引導,到1993年后,隨著無錫市三產辦和而后無錫市市場組織指導委員會的成立,市政府在制定全市第三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單獨就市場體系的發展制定專門規劃。如在1994年制定了1995—2010年市場體系發展綱要,1996—1999年期間,市政府提出“城中辦大商場,城郊建大市場”的指導方針,實施“三二一工程”,其中的“三”,即指重點培育招商城、錫澄農副食品、廣益生產資料和裝飾材料三大市場群,到新世紀初,基本形成我市商品市場集中于“四群(招商城和勸業場小商品市場群、錫澄農副產品市場群、廣益生產資料和裝飾材料市場群、五愛路IT通訊市場群”和“一線(原312國道沿線的不銹鋼、貨運、摩汽配等市場群)”的空間分布格局。這一時期的市場建設雖然也一直存在重復建設和小而散的現象,但政府的上述規劃導向以及對于新開辦市場須由市場指導委牽頭,通過市政府多個綜合部門會商審批,對市區市場布局大體上發揮了一定的指導和約束作用。

    2004年7月,市政府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市場布局的實際情況及發展態勢,制定《無錫市市區商品市場布局調整規劃綱要》 ,對2010年前市區的市場空間分布格局提出新的指導意見,提出并實施了由市政府城投集團運作,在塘南興建更大規模、交易設施更現代化的國際招商城,將勝利門原招商城整體遷移到此,以及建材裝潢類市場相對集中錫滬路片區、在錫澄路建農產品大市場等決策,使市委、市政府“城中辦大商場,城郊建大市場”的指導方針完全實現。

    從目前態勢看,由于新區、錫山、惠山、濱湖等區大力發展服務業園區,通過招商引資,市場分布格局正在向市區外環延伸,在金城路、高浪路、錫宜高速一線創辦多個特大型批發市場。
 多元投資。在整個80-90年代,市政府以“誰投資,誰得益”的原則,推動各單位投資辦市場。但是,當時的多元投資主要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農村的鄉鎮村投資辦市場,90年到中期,無錫各工業局面臨產業結構調整,不少企業包括鄉鎮企業“退二進三”,或為了搞活部分存量資產而興辦各種市場。錫滬路片市場是由當時的廣益鄉政府和下屬各村興辦的。原招商城除A塊以外的各分市場也大都由當時北塘區政府下屬的街道和分屬于機械、電子、輕工、供銷行業的國有、集體企業所投資創辦。這一期間也有一些民營經濟地投入,如常州民營企業來錫舉辦的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浙江籍企業家陳建生、羅于祥等分別創辦的電器市場、糧油市場等,但是為數不多。

    進入新世紀,伴隨著全市公有企業的改轉制,商品市場大多改為民營企業,市、區政府大力招商引資,愈來愈多的民間資本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商也投入市場建設領域,市場建設的投資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民間資本包括外資投入的積極性,大大加快了商品市場的建設,2003年以后興辦的新市場,特別是特大市場基本上由民營經濟投入。
 
2、政府促進及其扶持政策
    在商品市場建設方面,無錫至今仍落后于浙江省有關城市,在省內則落后于蘇州地區。浙江早在90年代中期就出現柯橋輕紡城(1995年成交總額126億元)、義烏小商品等超100億元的大市場,而無錫市區當時最大的市場(江蘇無錫生產資料市場、招商城的成交總額也不過10多億元 ,可見其在差距非常大。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市政府從1995年開始著力推進大市場建設,首次確定一批重點培育的商品市場 ,給以一定的扶持政策 ,并實行目標考核。當年2月2日-6日,由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領政府各綜合部門領導干部到浙江學習。明確提出要培育幾個在全國有影響大的大市場。進入新世紀,市政府繼續采取對有發展前景的大市場采取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大市場的發展。盡管政府的政策并未完全落實,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如江蘇生產資料市場、朝陽蔬菜副食品批發市場、無錫食品商城、不銹鋼市場大市場等市場的快速發展。

3、完善市場規范,整頓市場秩序

1)整頓市場秩序。在商品市場建設的初期、中期,由于缺乏競爭規范,監管不到位,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漏稅普遍,不公平競爭相當嚴重。為了反對不正當競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也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政府組織工商、技術監督、物價 、稅務,以及有關專賣機構(如煙草局、鹽務局)等多個綜合部門定期、不定期的對市場進行檢查整頓,并開展必要的專項整治,如1998年,對假煙批發開展了大規模的專項整治,最終取消了商品市場中的煙草批發交易,使有關市場走向規范經營。

    在生產要素市場體系中同樣存在規范運行的問題。主要是通過相關職能部門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建立起一套規范的運作制度,以保證公平競爭。無錫建設工程管理中心就是為規范建筑工程競標,反腐倡廉而建立起來的要素市場。在勞動力市場方面,每年都集中力量打擊黑中介,保護來錫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在資本市場方面于1995年集中查處了一批大要案,對金中富等期貨經紀公司進行了全面的整頓,期貨經紀機構從20多個減到6個,維護了期貨市場的秩序,保護了投資者的權益。

2)開展創建文明、誠信市場引導市場自律。為了推動各類商品市場建立良好的市產交易秩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制定了商品市場文明經營的標準,并持續開展創建文明市場的活動,對于促進市場健全管理制度,規范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全市由省市工商局認證的星級文明市場34個 。此外,還通過行業自律方式引導市場誠信規范經營,如2006年,由無錫市場協會牽頭,由30多家市場發起在全市市場行業中開展創建誠信市場的活動,有65家市場被被評定為2004—2005年度誠信市場,19家市場被評選為2004—2005年度爭創誠信市場(企業)先進單位。

3)對市場進行公司化改制。從80年代初直到90年代末,由于創辦市場的主體為各企事業單位,各類市場均只需在工商局辦理市場登記即可,并不是獨立法人。從2003年起逐步推進市場主體公司制改革,通過改革,使每個市場均成為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從而為市場的規范運行提供了制度保證。

三、市場體系建設的歷史貢獻及對市場體系建設得失的若干思考

    回顧30年來無錫市場體系的建設,它對我市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孕育和發揮市場機制配制資源的作用,促進了我市經濟的長期持續快速發展。1980-1990年代中期,在指令性計劃和市場調節并存,以及價格雙軌制的條件下,通過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市場的發展,并通過市場調節,在生產資料和要素供給方面為搞活國有企業,促進鄉鎮企業、私營企業迅速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進入新世紀它又為我市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包括三次產業的內部結構調整、服務業現代化發揮重要促進作用。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市各類市場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第三產業在GDP中比重的提高,農副產品批發大市場的發展則有力帶動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當前各類市場的升級又帶動了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2)促進流通體制改革,使商品流通業態發生巨大變革,使流通效率大為提高。從本質上說,各類市場一開始就是完全由市場機制調節的“體制外商業”。市場業態的興起,使原有傳統國有、集體流通體制受到極大的沖擊,從而推動了國有商業、供銷社及其他集體商業體制的改革。小商品市場的興辦,取代了我市許多小國有商店,即使較大規模的百貨大商場也面臨嚴峻挑戰,促進他們完善經營機制,不斷提高檔次;大規模的商品批發市場出現后,更使傳統的國有一、二、三級商品批發站體制完全瓦解,而商品流通的效率則成倍提高。
3)方便和滿足了全市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在計劃經濟年代,物資短缺,票證流行。但自從有了各類商品市場,以及由市場的興起帶動國有商業的改革,商品就逐步豐富起來。現在無錫的菜籃子基本上是由朝陽蔬菜果品市場、無錫食品商城、無錫水產市場和眾多農副產品市場提供的。人們購物也更加方便,直到今天,在百貨商場甚至在大賣場賣不到的生活日用品卻在大型小商品市場均可買到。
4)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并孵化出眾多的民私營企業。據2006年1月的統計,全市各類449個市場共有攤位79,218萬個 ,從業人員達28萬人左右 ,其中許多是城市待業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這對維護社會穩定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另外,許多人從到批發市場“練攤”開始,逐步積累資本和經驗,成為私營企業家,走出市場辦起了自己的公司。就這一意義上說,眾多的商品批發市場還發揮著私營企業“孵化器”的作用。

回顧30年我市市場體系的建設,有著許多經驗教訓。在我看來,至少有以下幾個問題很值得繼續深入思考:

1、如何定位政府在市場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從我市30年商品市場發展的實踐看,各類市場作為一種特殊的流通業態,其產生、
發展、轉型、壯大或最終被淘汰確有其固有的規律。對于各類投資主體興辦市場,各級政府只能因勢利導,不能多加行政干預,干預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對于屬于公益性的要素市場、商品市場政府可以也應該投資興辦,但也要市場化運作。在市場體系建設中政府應主要做好規劃、政策的引導,而不是直接參與。“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縱觀我市和外地政府直接興辦市場大多以失敗而告終的眾多案例,應該引以為戒。另外,在各類市場改轉制前,上級政府部門或主管機關對市場業績進行考核有其合理性,但在各類市場轉制為民營企業后再由政府下達發展目標并進行考核就沒有必要了。由政府通過行政干預(包括下達發展目標、與市場簽訂責任狀以及年度考核等行政措施)雖然“用心良苦”,但很可能會出現“揠苗助長”的后果。
2、如何定位適合市場運作的經營領域。
批發市場作為我國流通業態的創新,確實對搞活流通,提高流通的效率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決不能絕對化。實踐證明并非所有商品均可通過批發市場流通,無錫曾經創辦過機械市場、化工市場、農機市場、糧機市場、酒類市場、印刷包裝產品市場、租賃市場結果均告失敗,因為這些產品并不適合通過批發市場流通。有些商品如小商品、紡織品是適合通過市場業態流通的,這在義烏和柯橋很成功,但在無錫就難以形成那樣的大市場。這一是因為與浙江、福建、廣東相比,雖然我市的紡織服裝產業全國聞名,但是無錫的地產紡織、服裝產品主要按國外訂單生產,其銷售渠道并不通過市場,而是通過外貿公司出境。二是因無錫本地的服裝消費只是以零售為主的終端銷售市場,雖然對周邊地區有一些輻射,但批發量較小,隨著周邊城市同類市場的興起,無錫紡織品、服裝市場對周邊的輻射已經基本喪失。這與浙江、福建、廣東這些原產地市場的集聚輻射力根本不可相比。以上原因決定了無錫不具備創辦浙江、福建、廣東那種紡織服裝批發大市場的條件。當然,無錫也可以辦一些規模較小的紡織、服裝市場,但由于它以零售為主,其地段只能在人流密集的地區,以便適合市民逛街購物的需要。

3、如何在允許適度競爭的前提下避免大量的重復建設。
適度的“重復建設”是形成競爭的必要條件,但過度的重復建設帶來的是惡性競爭,必然造成重大資源的浪費。即使是在公有制企事業單位興辦市場的年代,由于部門利益分割,政府協調也很困難,在今天民營經濟作為主要投資主體的條件下,就更難于協調。為了有效克服這些弊端,首先應該由政府制定全市統一、科學合理、兼顧長遠的市場體系建設布局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提供建設用地。只有管住建設用地,嚴重的重復建設才能避免。二是對于明顯屬于重復建設的大型市場投資項目,應通過舉行行業聽證會的辦法以及設置工商登記的前置審批條件,予以約束。

4、如何定位市場建設和商業地產開發的關系。
近幾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格局的改變,愈來愈多的房地產開發商以市場建設為名大量圈地,興辦市場,實質是開發商業地產。與此同時,一些從事原市場模式的經營者在取得成功后也仿效房地產開發商,將市場轉化為商業地產。總之,進入新世紀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出現了市場建設向商業地產開發轉化的傾向,并已經成為新一輪大規模市場重復建設的主要原因。結果出現許多空殼市場,白白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為了解決這種傾向,要引導開發投資主體認識到:市場是一種商業地產,但它是特殊的商業地產,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用開發商業地產的模式開發市場地產的風險很大。對于各級政府來說,一定要服從全市統一的市場建設規劃,注意在招商引資中避免市場商業地產泡沫的發生和破裂。一個投資幾十億元,占地千畝以上,建筑面積達數百萬平方米的“大市場”一旦成為空殼市場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還必將帶來一系列的嚴重后果,各級政府審批這種“大項目”一定要慎之又慎。
為了扼制市場建設向一般商業地產開發轉化,市政府還應盡快明令禁止房地產開發商進行“虛擬產權式商鋪”銷售(即市場商鋪攤位出售后再由開發商包租,這種銷售方式在我市已經相當流行),防止通過商業化炒作,制造市場泡沫,為社會安定埋下“定時炸彈”。
5、如何為商品市場減負。市場作為一種特殊的流通業態,目前仍然承擔著一般工商企業所沒有的稅費負擔。如每個市場均要交納工商管理費,向市場收取各種規費的部門還有很多,從而加重了市場的負擔。為此,應該盡快徹底梳理、減免現有市場的稅費,以有利于推進各類市場的升級轉型、機制創新和增強活力。


                                                                            二○○八年七月十五日


備案編號:
蘇ICP備13046921號-1
 

主辦單位:無錫市市場指導委 無錫市場協會
版權所有:無錫市場協會
  蘇公網安備32021302002409號

  地址:無錫市梁溪區解放南路709號408-410
電話:0510-82724586

你是第 個訪問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最新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 | 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 久久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国产 | 脱了老师的裙子猛然进入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 91p九色成人 | 影视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 | 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 99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 欧美桃色网 | 欧美桃色| 男生操女生免费网站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大地资源第一在线 | 欧美丰满熟妇XXXX | 精品国产综合乱码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av片 | 热99re久久国免费超精品首页 |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久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久久久 | 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 |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人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地址 | 少妇被两个黑人3p喷水在线观看 | 日韩av无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免费观看av网 |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