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進口農產品占國內農產品市場份額日益增大,對市場供求關系與價格的影響和引導作用逐漸增強,而且影響逐漸從大豆、白糖、稻米等品種,向棉花、玉米、小麥、油脂等市場擴展蔓延。 農產品市場全球化進度在不斷加快,在當前國內部分農產品價格偏高、質量偏低的背景下,國內市場對進口農產品的需求較強。這也是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口數量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國內農產品價格和質量相比,進口農產品優勢明顯。去年以來,國內棉花現貨價格一度比配額進口棉花成本高6000元/噸,進口白糖成本較國產糖現貨價格低1000—3000元/噸,從越南等國進口的大米成本較廣西、江西、湖南等地大米現貨價格低200—500元/噸。 此外,國內農作物多采用一家一戶種植模式,農產品質量整體不高,不能滿足加工企業要求。國內品質最好的小麥,如河北產“師欒02—1”和河南產“新麥26”,質量才與進口美紅春小麥和加麥相當。質優價廉的進口農產品在國內市場空間很大,并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產生較大沖擊。 今年國產小麥受到不利天氣影響,高品質小麥供應不足,國內外不少機構預期我國小麥進口量將大幅增長。小麥是我國的主要口糧,今年小麥進口數量及進度已經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