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認為,國內商品交易市場的轉型升級主要沿著五個方向:(1)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公益化;(2)城區內批發市場外遷發展集聚化;(3)批發市場交易與電商融合化;(4)交易結算電子化;(5)傳統落后市場減量化,存續市場品牌化。許多專家指出,目前商品交易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總體上仍屬粗放型發展,數量型擴張,設施配套不足,交易方式落后;布局和建設缺乏科學規劃,有的市場占地面積盲目求大,招商不足,出租率低;許多市場群定位不合理,同質化競爭嚴重,市場秩序混亂;絕大多數市場品牌集聚度和國際化程度不高,等等。
對于2020年國內商品交易市場如何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專家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快傳統交易市場信息化建設步伐,實行線上線下市場有機融合。從信息發布、商品展示、訂單處理、資金支付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現在很多市場都已經實施了線上線下結合的發展戰略,效果初顯,勢頭良好。還有一些商品交易市場對于采集的商品成交價格信息,在分析整理后,以信息指數的形式向外發布,范圍包括五金機電,裝飾裝璜建材,小商品、女裝、童裝、紡織品、絲綢、蔬菜等,深受業內歡迎。此外,還應大力推廣實體批發市場的電子化交易及統一結算,繼續支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化追溯示范工程。
二、引進新的交易形式,實行品牌化經營,規范化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市場重視品牌建設,引導經銷商實行品牌化經營,改變市場低端形象,樹立品牌市場聲譽。很多商品市場已在國家工商局進行商標注冊,以此促進商品交易市場的規范化經營和品牌形象傳播。上海、深圳等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則試水拍賣交易,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具有示范意義。拍賣方式對于農產品生產、流通的標準化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今后應當在更大范圍、更多市場推廣。將市場攤位交易者由個體工商戶向公司制法人轉變,有利于市場規范化經營,很多地方的一些市場經營戶已經主動尋求向法人企業轉型注冊,相關部門應從政策上予以鼓勵支持。
三、加快大型商品市場國際化進程。這里有兩重含義,一是推進市場同時開展內外貿業務;二是走出國門辦市場。商務部外貿司已在義烏小商品城、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海寧皮革城試辦了第一批內外貿結合的商品市場。多年來,中國特色的小商品市場越來越多地走向全球,在中歐、南歐、中東、東南亞、非洲等地開辦市場200個以上。隨著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業內應敏銳地抓住中國商品交易市場走向世界出現的新機遇。
四、對城市中心區的區域性批發市場加快向外疏解轉移。要通過遷址改造,在市場設施、信息化程度、交易功能、商品配送、食品安全追溯等方面實現全面提升。同時,應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51號)文件要求,在加快商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中,推動專業化提升和精細化改進,拓展商品展示、研發設計、品牌孵化、回收處理等功能,帶動產業集群發展。
五、對具有公益性質的大型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政府應當繼續予以扶持,但也要防止批發市場建設中“泛公益化”大包大攬的傾向。總之,應當根據政府財力的可能與發揮示范引導作用的初衷,開展公益性批發市場建設,合理把握公益性市場與營利性市場之間的“度”。
六,市場根據自身的情況要么做龍頭兼并重組回購;要么被兼并重組回購。但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行業。跨行業的轉型風險是會很大的。
對于2020年國內商品交易市場如何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專家提出以下具體措施:一,傳統市場轉型升級中重新自我定位;二,順利完成傳統的角色轉換;三,構建與自身業態相配套的物流配送體系;四,廣泛鼓勵商戶對品牌的總代理總經銷;五,鼓勵和要求市場內的個體工商戶向公司制的法人企業轉變;六,堅持網絡直銷與店面體驗銷售相結合;七,與專業的網絡公司聯手實現雙贏;八,重視科技創新與人才使用;九,創建中間商品牌;十,建立和獲取內外部信息渠道。
對于2020年國內商品交易市場如何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專家認為:組織擬訂健全規范市場體系的政策;推進流通標準化;牽頭組織規范零售企業促銷行為;指導大宗產品批發市場規劃和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商業體系建設;推進農村市場和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按有關規定對拍賣、典當、租賃、汽車流通和舊貨流通行業等進行監督管理;指導報廢汽車管理和老舊汽車更新工作。
對于2020年國內商品交易市場如何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專家提出以下中國的頂層設計至關重要。中國的政府應該考慮,大量的農民涌入城市。會給中國的城市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患。我的建議應該是,農村人可以到城市去,城市人也可以到農村去。進行雙向交流。雙向流動。從文化大革命后。中國幾千萬人上山下鄉。創造了世界聞名的奇跡。今天,我們如何來進行雙向交流?過去城市的規劃。城市價值的規劃。到處挖馬路,換水管。為什么?是因為沒有好好的進行人口的規劃。人在不斷的增加?人需要用水。水在不斷的增加,所以管子就要不斷換了是不是啊?所以說我們的城市規劃,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人口的規劃。或者說人力資源的規劃。只有做好人口的規劃和人力資源的規劃。這座城市的基礎設施規劃才有前提和基礎。這樣就不至于天天挖馬路,天天換水管。那么我們的城市再發展就有規律,這是必然的規律。那么我們如何來解決城市人口的問題。我的建議,應該是大城市的面積要擴大。把城市的人口。均勻分布。然后居住在城里的人也可以種莊稼,也可以做工,也可以做城市的任何工作,前提是一個家庭要有務工的還必須有務農的。我認為這就是中國。將來發展的方向。
無錫匯智市場發展研究所 楊四方摘錄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