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世祥專題聽取省信用辦和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工作情況匯報,并對2021年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具體工作要求。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帶有鮮明的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性特征,工作影響面廣,涉及方方面面,社會關注度高。據了解,2021年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將在現有良好的工作基礎上,針對近兩年各地各部門信用監管措施應用面廣、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已經全面確立、信用建設工作內容繁雜的實際情況,通過當前正在開展的失信措施清理和規范工作,以及即將出臺的《江蘇省社會信用條例》宣貫落實,切實提升信用建設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使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一個新的起點和平臺上,行穩致遠,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再上臺階。

記者獲悉,今年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明確了7個方面重點事項:
持續推動信用立法工作。積極配合省人大把《江蘇省社會信用條例》修改完善好,做好條例出臺后宣貫和落實工作。
切實做好失信約束措施清理規范工作。對于信用信息目錄和失信獎懲措施清單清理工作要落實依法依規原則、從嚴謹慎處置。公共信用系統的社會開放和應用分步驟、有時序開展,注重社會反響,發揮法治在規范與創新之間的平衡和調節作用,在依法依規框架內創新。
進一步加強政府、企業和個人三類主體的信用管理工作。對于政府機構失信案件的處理,要做到盡早跟蹤預警,及時組織各地方處置。在企業信用管理方面,對兩年省市兩級信用管理示范復核工作計劃安排適當提前。在完成復核工作后,要明確復核的有效期;對去年延后復核的企業,要明確復核后的有效期同步縮短一年。針對目前企業信用修復通過率還不夠高的問題,持續開展公益性企業信用修復培訓,促進企業主動開展信用修復。
認真做好我省補充目錄和清單的清理制定工作。做到與國家目錄清單的對接和同步,在目錄和清單的制定過程中,要廣泛聽取意見,可以召開省人大、政協、高校專家在內的征求意見座談會或聽證會,使我省的補充目錄與清單“立得住”和“把得準”,使目錄和清單實施后贏得社會的良好反響。
切實做好“信易貸”工作。使“信易貸”工作成為信用服務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抓手。
積極爭取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一體化。
鼓勵信用中介機構發展。信用信息和產品應用離不開信用中介機構,要針對當前我省信用中介機構發展中存在小而散的問題,創新管理與服務方法,通過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鼓勵信用中介機構制定信用評價評級標準、開發新的信用服務事項、拓寬應用領域等途徑,鼓勵信用中介機構發展。
來源:江蘇經濟報 記者:蔡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