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無錫發改
無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再傳喜報。
日前,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城市信用監測月報(2023年第6期)》,報告顯示,無錫市綜合信用指數89.20,在全國261個地級城市信用監測中排名第四,在江蘇省內排名第一,居全國第一方陣。
無錫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自2019年成功創建全國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2021年起國家發展改革委連續三年充分肯定無錫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今年以來,全市信用系統堅持高位推動,強化統籌協調,著重在基礎建設、信用監管、信用服務、信用環境等方面接續發力、持續推進,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強化統籌協調,信用基礎建設不斷夯實。
在社會救助、卷煙零售、安全生產、水利、住建等領域新增5個信用管理制度,依托無錫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聯通39個部門和8個市(縣)區,歸集信用數據總量2.1億多條,上報率、合規率、及時率始終位列全省前列。同時,加強信息共享應用力度,信用數據與市場監管平臺、跨境電商平臺、工業大數據服務平臺、企業征信平臺、錫惠嫂家政服務平臺、財政大數據平臺、審批局中介超市,公安局太湖e警等8個平臺共享共用,“雙公示”信息與市場監管平臺實現跨平臺全量實時共享。
聚焦重點領域,信用監管機制不斷健全。
無錫在多項重點領域的審批服務和證明事項中,積極推廣信用承諾制,聚焦支撐國民經濟雙循環的科研、知識產權、質量和品牌、流通、分配、消費、投資、進出口等19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進信用監管示范創建活動,從供需兩側發力,不斷提高行業信用監管的精準性。“信用修復導服平臺助力企業誠信回歸”、“無錫市在省內率先建立信用修復輔導站 幫助企業重塑信用觀”、“濱湖區探索建立543產業沙盒監管工作機制”等5個創新舉措獲全省推廣。
聚焦實體經濟,信用服務成效不斷顯現。
促進“互聯網+信用服務”體系常態化應用,自助式提供社會法人公共信用評價報告7200余份,涵蓋資金申報、應急轉貸、評優評先等50多個政務服務領域。聚焦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選擇盛陽食品城等4個行業市場為試點,在省內率先聯合推出“市場碼”,放款4300萬,戶均65萬;推動開發無錫市首款“征信貸”類產品——“容易貸”,創新使用“征信+線上”不見面審批模式,審批效率相比傳統信貸模式提升90%以上。
聚焦失信治理,“兩屢”專項治理再創佳績。
圍繞信用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任務,多措并舉,嚴重失信企業數下降了73.7%,退出總量8841家,居省內第一。有效確保無錫在 “屢禁不止、屢罰不改”專項治理中率先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提前實現“清零”目標,退出企業家數、退出失信記錄數均列全省第一。聚焦青年創業失敗后的信用修復難點,在全國首創設立信用修復輔導專員制度,在信用修復前嵌入正向激勵環節,鼓勵青年向“信”而行,累計發出司法文書135份,青年失信人數量同比銳減86%。
聚焦信用環境,社會誠信水平持續提升。
貫徹落實長三角地區信用合作備忘錄,積極參加長三角九區聯盟“信游長三角”項目,以微信小程序為合作載體,在景點門票優惠、住宿房型升級、景區購物優惠、出行優惠等領域推出守信激勵場景,為聯盟內居民提供普惠式的便利優惠服務,提升守信者的公眾體驗度。結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主題活動,營造濃厚的社會誠信氣氛。

創新信用監管和信用服務“雙輪驅動”
推動政府和市場“雙向發力”
扎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
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有效融合
為譜寫“強富美高”新無錫現代化
建設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