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為啥賣出白菜價 進入2014年,鋼材價格下跌態勢依舊穩固。上半年,重點統計鋼企的鋼材銷售結算價格降至3212元/噸,相當于每斤1.6元,與超市白菜價格相差無幾;8月末,鋼鐵協會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已跌至90.63點,為2003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無論從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判斷,還是就鋼鐵業供需關系進行考量,低價微利、產能過剩、需求不旺都已成為鋼鐵業必須面對的常態。但如何應對,政府和企業仍在苦覓出路。 鋼價為啥低? 市場需求疲軟、產量居高不下,供需嚴重失衡 價格怎么樣,關鍵看供需。 今年前8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去年下降3.8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0.5%,電氣機械、汽車等鋼鐵下游行業同樣增速回落……宏觀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對鋼鐵等原材料行業的產品需求難免下降。 需求萎靡,供應仍旺。今年1—7月,我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2.7%,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4.4個百分點,表明壓減產能等舉措已現實效。然而前7個月我國4.81億噸的粗鋼產量,仍占據全球總量的半壁江山,比例為50.1%。 供需關系失衡的局面讓眾多鋼企吞下微利的苦楚。根據中鋼協統計,前7個月大中型鋼企的利潤總額為113.2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為19.29億元。雖說與去年虧損31.69億元相比,已經實現扭虧為盈,但銷售利潤率依然只有0.54%,為工業行業中最低。 鑒于國內需求不足、市場低迷,鋼鐵企業普遍加大了出口力度。前7個月,出口鋼材達4907萬噸,同比增長36.9%,數量與增幅均創歷史新高,且消化了近八成的鋼鐵產量增加量。不過,數字背后的現實難言輕松——由于企業無序競爭、以價換量,出口鋼材均價僅為793美元/噸,同比下降9.1%,僅靠退稅獲得利潤。 即使如此“微利”,也要拜上半年原燃材料價格下降所賜。目前,進口鐵礦石價格已現反彈,國產礦價格已接近成本水平,再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煤炭價格也已連續兩年大幅下降。 企業咋自救? 主動壓減產量、推動技術創新,加快“走出去” 今年我國鋼鐵業嚴控新增產能,前7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4.2%。然而,即便在如此嚴控之下,6月份我國粗鋼平均日產量竟達230.98萬噸,創出歷史新高。 產量居高不下的背后是積重難返的過剩產能。2003年—2012年的10年間,我國粗鋼產能激增5億噸,使當前的產能存量超過10億多噸,一個唐山市的產能比整個歐洲還高。去年,全國粗鋼產能利用率為74.3%,已連續3年低于警戒線。即便是高端鋼材,近年來也呈現過剩趨勢。徐匡迪舉例,像取向硅鋼這樣在2012年每噸能賣3.5萬元的優質鋼材,如今每噸才賣1.5萬元。 “產能利用率是按照設計產能測算,如考慮技術進步、配套條件的改善等因素,實際產能遠遠超過設計能力。”李新創表示,困境之中,還有很多企業受非市場因素制約在勉強維持生產,“以市場化角度,當前利用率應在更低水平。”據估算,目前我國鋼鐵工業過剩總規模逾2億噸,相當于日美總規模,約涉及投資7000億元、員工40萬人。 化解過剩產能,行業才有出路。今年5月,工信部提出2014年淘汰煉鐵能力1900萬噸、煉鋼能力2870萬噸的目標。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嚴、銀行對信貸系統的收緊,已有一部分環保有欠賬、資金周轉不暢、負債較高、虧損嚴重的鋼鐵企業面臨著被淘汰或被關停的命運。 化解過剩產能勢必意味著部分企業將被淘汰。對鋼企來說,尋機遇、謀自救才是關鍵。 技術創新是重新獲得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中鋼協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認為,目前鋼鐵業面臨的困境一是資源和環境的緊約束,二是結構失衡,三是產能過剩,這三大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在他看來,鋼鐵業即將迎來技術創新的黃金時代,“首先是依靠技術創新拓展鋼鐵材料新的應用領域,獲得新的市場空間;其次是依靠科技創新解決鋼鐵生產過程中的高消耗、高排放。” 這樣的思路已被不少大中型鋼鐵企業付諸實踐。武鋼開發經濟煉鋼技術,通過工藝改進,充分利用上爐末期爐渣,降低轉爐熔劑消耗,2013年一季度就降低成本近3619萬元。首鋼實現了高檔汽車板的應用和出口,同時完成了0.27毫米和0.3毫米取向硅鋼全系列產品的研發,依托新技術新產品,上半年首鋼京唐公司實現扭虧為盈。 調整產業和投資方向也是自救之道。3年前,江蘇沙鋼就開始從單一的鋼鐵生產拓展形成資源能源、延伸加工、物流貿易等多元板塊。今年前7個月,沙鋼實現營業收入1398億元、利潤17.96億元,同比增長28.8%和12.6%。 加快“走出去”同樣是條出路。9月初,河北鋼鐵在南非投資建設的500萬噸鋼鐵項目正式啟動,這也是迄今我國在海外投資建設的最大規模全流程鋼鐵項目。徐樂江認為,雖然我國鋼企走出去“直接把發達國家的鋼鐵業再洗一次牌不容易”,但在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發展中國家,仍有很多機會。 未來會怎樣? 加速兼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 “在競爭中被淘汰的鋼鐵企業退出市場將成為新的常態。”徐樂江預計,未來5年到10年,鋼鐵工業版圖將發生巨大變化,“各省鋼鐵工業的旗幟,有的可能倒下,有的可能病倒。” 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也表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充分發揮,在價格下滑、部分企業嚴重虧損的巨大壓力下,我國鋼鐵行業將出現新一輪兼并重組。 通過重組整合,優化配置分散產能,讓落后產能退出市場,可以推動優勢企業做強做優,主導全行業變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各國曾設想通過政府的管制和補貼政策來化解產能過剩,但效果不佳,直至80年代后以市場化為基礎的兼并重組才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