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無錫市場協會跟中鎧“法律王”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匯普金融服務中心、天一稅務師事務所、省再擔保無錫分公司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等多家機構進行戰略合作簽約,率先為全市600多個專業市場的超過萬家中小微企業及個體經營戶,搭建了一個包括法律、金融、稅務財會中小企業服務等在內的立體公共服務平臺體系,讓一直以來因資本規模較小而面臨風險抵御能力低、融資難、政策紅利難以分享等尷尬局面的中小微企業,可以在該平臺服務體系下享受到優質、低成本的專業服務。
靠經驗做生意栽了大跟頭
陸勝杰是無錫勝杰貿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他幾乎一直不停歇地奔走于律師事務所、法院、銀行之間。去年下半年因為一筆140萬元的生意在合同簽訂時被對方鉆了法律空子下了套,自己吃了啞巴虧,墊付的近100萬元貨款,除了幾萬元定金外,其余的對方拒絕付款。陸勝杰告訴記者,這是他做過的最大一單生意,為了接下這單生意他把全部積蓄都押了進去,“我們小公司不像大企業請得起專門的法律顧問,做生意都是靠經驗和交情,自己在這一行也做了快10年,一直沒遇到什么問題,沒想到這次栽了大跟斗,現在打官司花的律師費要比審定合同的費用高多了,而且還不知道能不能打贏”。
而如今困擾陸勝杰的不止是追討余款的官司,因為做這單生意他把所有的現金積蓄都押了進去,現在錢要不回來,自己其他正常生意也因沒有流動資金而陷入困境。為了周轉資金,一個月時間大大小小的銀行網點陸勝杰跑了幾十家,但是得到的答復都是“不符合條件”。
被邊緣化的中小微企業
陸勝杰遇到的困擾絕非個例。在昨天的簽約現場,中鎧“法律王”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市場總監李佳杰介紹,去年下半年,“法律王”在對金山北產業園、錫滬路建材市場、天鵬食品城、東方鋼材城等園區及專業市場內的172家中小微企業走訪調查發現,有或曾經有法律糾紛的企業115家,有壞賬不能收回的企業有157家,兩年內發生糾紛的企業39家,涉及案件45個,造成損失4897萬,平均到每家企業損失28.47萬元。
曾擔任過無錫市中小企業局局長的無錫市場協會執行會長章永星告訴記者,無錫目前擁有眾多的內、外資企業,另外還有20多萬戶個體工商戶,在這近30多萬的市場主體中,超過99.9%都屬中小微企業,其中有近1/3分散于無錫的600多個各個專業市場中。章永星說,對于那些年銷售幾十億上百億的大企業來說,不會為融資發愁,因為他們都是各大銀行爭搶的優質客戶;也不必擔心法律問題和稅務財會問題,因為他們可以花費巨資邀請專業的法律服務團隊和財務總監。但是這些對中小微企業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門檻的融資條件,高成本的法律和稅務財會服務讓中小微企業難以享受這些專業服務,而往往一筆急需的周轉資金、一場官司、一次財稅差錯都會給這些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
搭建平臺不能紙上談兵
章永星說,雖然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幫扶力度,但是相對于數量少、具體政策指向明顯的大企業發展扶持工作來說,依靠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來為數量、門類眾多,且零星分散的中小微企業“量身定制”有效的扶持政策,會起到領引作用。這個時候,具有橋梁、參謀和服務職能的行業協會、商會如果能充分發揮其對本行業領域企業的了解、溝通、協調優勢,配合政府來搭建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勢必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無錫市場協會在全市七大行業領域600多個專業市場的基礎上,率先在搭建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體系上做出嘗試。
搭建服務平臺并非紙上談兵就能解決,對搭建最貼合中小微企業現狀的公共服務平臺,無錫市場協會可謂煞費苦心。“以尋找法律服務機構為例,前期我們跟很多律師事務所進行過多次溝通,但是單一的律師事務所在服務的專業領域、對象數量上都有很大局限,而最終協會簽約合作的中鎧‘法律王’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則完全打破這種局限,他們的平臺在全國各地有3000多名簽約律師,可以滿足企業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專業法律援助和訴訟服務,還能批量為企業提供專業的風險防范提醒和咨詢服務,而在服務成本上卻遠遠低于一般律所”,章永星告訴記者,接下來協會將帶著簽約合作機構一起深入七大行業領域的專業市場,召集市場管理方、企業主和商家代表展開座談,在平臺服務體系下有針對地制定具體服務舉措。
商報記者/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