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場發展需要提高“新質生產力”
目前中國市場主體已發展到1.6億多戶,是穩經濟的底氣所在。雖受后疫情波動慣性的影響,但商品市場大部分行業經濟有所回暖。無錫市場協會在全市375家各類專業市場中確定的43家重點市場監測點(占總數12%)抽樣的市場的成交總額、營業面積、商鋪總數、商鋪出租率、經營戶、從業人員基本數據看,2023年無錫商品交易市場五大行業實現銷售總額4674.64億元,經濟運行基本數據同比增長4.5 %。表明無錫商品交易市場全年運行穩中有進、回升向好。然而要持續促進商品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建議還得重視五個“優化”,從根本上提高新質生產力。
一是優化市場布局,完善頂層設計。合理規劃商品批發市場的布局,根據各地區的實際人口、經濟情況,統一規劃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新的同類性市場。通過完善公益性市場建設規范市場管理,落實農副產品市場管理的相關標準,建立標準化準入退出機制,嚴格規范市場競爭行為。
二是優化市場環境,釋放消費潛力。積極改善消費條件,創新各類消費場景,最大程度釋放消費潛力和活力。重點圍繞市場去產能、去商品庫存、穩資本杠桿、降流通成本等方面出臺相關鼓勵措施,提升市場流通效率和市場節約化發展水平。推動模式創新、營銷創新、行業創新、商品創新,有效發揮供給創造需求的重要作用,增強高質量發展商品市場的內生動力。
三是優化市場運行,提升商業能級。加強市場集群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特別是物流倉儲、大數據中心、指數等建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打造個性化定制等平臺,對標桿專業市場給予扶持和鼓勵,有效發揮專業市場指數的話語權和風向標作用。
四是優化市場管理,加強誠信建設。誠信體系建設是商品市場及農副產品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必須通過誠信渠道體系建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議落實食品安全責任關,建立誠信檔案,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切實提高經營者安全意識和行業自律水平。
五是在誠信建設的基礎上優化品牌建設。在改善經營環境,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同時堅持誠信經營、開展優質服務,吸引品牌商品和引進品牌商家進駐市場,滿足多層次消費者需求。為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確保商品市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以上五個“優化”其本質內函,就是新質生產力在商品交易市場中的深度解析。
(無錫市場協會秘書處)